省委政法委“锚定‘规范化’ 绘好‘新枫景’”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怒江 新时代“枫桥经验”绽

怒江 更新于:2025-10-14 14:22
  • 香远益清36

      近日,省委政法委“锚定‘规范化’ 绘好‘新枫景’”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怒江州,包括云南法制报记者在内的专题采访团,先后深入泸水市综治中心等单位,聚焦全域推进州、县、乡、村4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及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看怒江州如何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逐渐形成了具有怒江辨识度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真正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边疆民族地区绽放新活力。

      串起基层社会治理大小事

      走进泸水市综治中心,整体布局规整有序,功能配置全面且衔接顺畅。泸水市以“1342”模式,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派驻于此的工作人员凭借专业素养,高效接待群众诉求、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形成了一套务实管用的服务与治理流程,让群众有了诉求不用到处跑,进一扇门就能办各种事。

      上江镇位于怒江州“南大门”,是多民族聚居的边境乡镇。近年来,依托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便民化运行,着力构建“六抓六管”工作机制,交出了一份亮眼“平安答卷”,治安案件与刑事案件连续大幅“双下降”,重大涉边案(事)件“零发生”,连续6年命案“零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房租已经到期,你必须马上搬走。”“另找商铺需要时间,不要这么不近人情,好吗?”这是泸水市向阳社区一商铺主人黄某某与个体商户李某某之间的对话。双方由于谈不拢租金,矛盾一触即发之际,向阳社区综治中心迅速介入调处,既规范了租赁双方的交易行为,也为个体经济发展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的环境,切实将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今年6月,余某某因其父亲病重住院急需用钱,情急之下驾车围堵欠款方公司大门,讨要11.7万元运输工程款,导致该公司生产运营瘫痪,双方矛盾升级。泸水市综治中心发现后迅速将当事人引导至中心调解室了解情况。

      通过情绪疏导,找准矛盾发生的症结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对当事人释法明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针对现实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双方当场自愿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

      余某某表示:“如果不是综治中心帮忙让我的工程款这么快有了着落,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真的非常感谢。”

      “我们积极履职,将司法力量融入基层治理,不仅能避免矛盾升级为诉讼案件,也能帮当事人省去诉讼流程中的时间成本与经济负担,这也是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生动体现。”入驻综治中心的法院工作人员表示。

      在资源整合与运行机制上,泸水市实行“指定常驻+按需轮驻+随叫随驻”模式,高效统筹部门力量,建立“简单事快速调、复杂事联动调、疑难事反复调”三调模式,确保矛盾纠纷闭环处置。同时,依托“怒江网格”App,实现事件实时上报、精准派单、全程跟踪,事件有效处置率达97.4%,真正让群众“只进一扇门、矛盾一站解”。

      “玛腊”调出乡村“和谐曲”

      称杆乡地处泸水市北部,全乡行政区域面积达586.3平方千米,下辖11个村委会与1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2万余人,人员结构复杂,矛盾纠纷多元,治安问题交织。

      在称杆乡傈僳族家庭中,嫂子(傈僳语译为“玛腊”)的地位较高,平日家庭里兄弟姐妹间有矛盾,也多由嫂子出面调和,与中华文化中的“长嫂如母”家庭伦理观念一脉相承。

      2021年,称杆法庭依托傈僳族风俗习惯成立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玛腊”调解工作室,同时聘用当地傈僳族妇女赵学瑛为调解员,构建起“‘玛腊’调解员+法官”组合,开展调解、法律宣传工作。

      在一年多的探索实践中,“玛腊”调解员利用熟悉当地民族习惯、风土人情,能熟练运用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的优势,既当联络员又当调解员,会同法官共同开展双语诉前联调,把法律适用和民族习俗有机结合,引导少数民族当事人依法依规解决纠纷,同时与辖区各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联动机制,整合调解资源,协助开设田间法庭、夜间法庭,推动诉源治理向基层延伸,筑牢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玛腊”调解员充分利用女性善表达、易沟通、更具亲和力的特点,探索非对抗性、灵活高效的家事调解模式,以“拉家常”“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交流,能够更加充分了解当事人的生活状态、矛盾根源,全面掌握基本案情。特别是涉及婚姻、赡养、抚养等各种家事纠纷,“玛腊”能够做到“面对面”全程参与处理,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公正评判是非,寓情于法、融法于情,打开当事人心结,修复双方感情,引导家庭成员正确处理矛盾问题,构建和谐婚姻家庭关系,更容易化干戈为玉帛,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法治的温度,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为持续巩固提升“玛腊”调解带来的基层治理红利,今年以来,称杆乡积极探索拓展打造“玛腊”调解升级版。通过有效将“玛腊”调解、“玛腊”志愿服务队、“玛腊”义警队、“玛腊”法律服务队、联合协商议政五张牌有机结合,打造出集纠纷调解、治安协管、协商议事、特殊群体关爱服务、法律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玛腊”综合治理品牌。

      目前,称杆乡“玛腊”调解员共计参与调解各类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矛盾122件,调结成功82件,其中调和婚姻纠纷12件,定期回访案件30件,“玛腊”调解员参与开展法律法规宣传166场次,“玛腊”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22场次,诉讼案件收案同比下降26%。

      怒江州坚持基层治理“民心”导向,基于当地实际情况,将法治思维与民族习俗、地方实际深度结合,创新本土化调解模式,让矛盾化解既守“法理底线”,又有“情理温度”。

      近年来,怒江聚焦实战、实用、实效,对标“五有”“五个规范化”目标要求,全域推进州、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机制创新破解治理难题,以服务下沉温暖各族群众,用综治中心的“规范化”,绘出了边疆治理的新“枫”景,怒江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续3年位居云南省第一。

      记者 张恒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